三探央行数字货币:透过专利看“超级货币”蓝图

西西街
西西街 04-08 09:47

外汇,央行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已久,推出在即。中国人民银行(以下简称“央行”)自2014年起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,2019年底,《财经》称,中国央行数字货币(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,DCEP)正在深圳试点,即将步入生活应用场景。2020年1月,央行称已基本完成法定数字货币顶层设计、标准制定、功能研发、联调测试等工作,4月更表态称要坚定推荐DCEP研发。我们在前两篇DCEP专题报告中分析了DCEP的定位和对电子支付产业的影响,本篇聚焦于央行专利。根据我们的统计,自2016年,央行旗下的3家机构已为数字货币申请97项专利,从中可以发现:


  有支付经验和牌照的服务商有望成为DCEP钱包运营商。市场认为,DCEP采用“央行-商业银行”的双层运营体系,商业银行之外的机构无法参与。根据央行专利,我们发现,存放DCEP的“钱包”或可不直接依赖银行账户而实现转账、支付等功能。我们认为,有支付经验和牌照的服务商有望介入DCEP产业链,有望收取支付服务手续费。


  DCEP可能加载智能合约功能,以实现定向发行与监测。市场认为,DCEP只是数字化的法币。我们认为,市场低估了DCEP的愿景与可能的落地效果。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是数字现金,其发行的目的之一是解决实物现金难以被监测的问题,根据央行提交的专利,为了实现该目的,DCEP可能加载智能合约功能,使DCEP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(例如特定的经济状态、时点、利率、流向主体)的情形下才生效。


  DCEP的载体可能包括芯片智能卡。市场认为,DCEP的载体只是App。根据央行专利,我们认为,央行也可能考虑芯片智能卡等载体,尤其是在央行印制科技研究所提交的方案中。果真如此,含有安全存储的芯片厂商也会受益。

上一篇:900点涨幅说没就没!道指隔夜震荡收跌 又被跳水的油价吓傻了? 下一篇:新兴市场资本流出量超2008 外资逆势增持中国债券